• 读叔本华《论写作与风格》-(折学一)/Nocturne Impalpable(钢琴曲专辑)


    图片为前两天去大围山露营拍的。



    读叔本华《论写作与风格》

    凉葱落


    该篇文章一开始,叔本华就作家进行分类,一类是为事而写,这类作家是有思想,有认为值得传达的经验; 一类是为钱而写,他们写作的目的是为了挣钱。而对于我这种没事就写写东西是为了什么?即没有值得传达的经验,又没有挣钱,说明什么?只能说明我不是作家(自伤暴击100)。希望未来的某天我能成为叔本华眼里的作家,是那种为事而写的作家。不管怎么,他们都为写作而进行了思考。但凡为了钱而写的书,它可能会畅销,绝对不会流传千古,真正优秀的作品都来自作家不得不无偿而写,或为很少报酬而写的时候所创造出来的。
    接着叔本华对作家进行另一种划分:第一类想也不想就写,这类作家多不胜数,可以确定地我就这一类,不过我不是作家,当然我也并不是完全想都没想,我对自己要写的东西事先会酝酿酝酿;第二类边想边写,他们为写作而思考,这种情况我写诗歌的时候常出现,有时坐在电脑面前不知做啥的时候,我就会提起笔写写诗歌,而这诗歌的产出大抵都是边想边写出来的;第三类在开始写作之前就已经思考过,他们是因为思考才写,这情景对技术文章的时候,我几乎这样,偶尔还会做个思维导图便于自己理清思考,这点不错。 即使这样,在叔本华眼里看来,思考事物本身的人也是非常稀少的;其余的人只是思考书籍,思考别人说过写什么。就是说,他们为了思考,需要通过别人的既有思想获得直接有力的刺激,并将这些既有思想转换成他们的主题,在这些主题的影响下,结果便是毫无独创性可言。有时你写的东西不错,可你写的东西思想是前人已经写好点,你说你写的东西能流传下去吗?
    只有在写作中直接取材于自己头脑的人,才值得人们发心思去读他。
    每一本书都会有它的题目,题目于一本书,恰如姓名地址于一封信,其目的为了简明扼要地呈现给读者,如果一本书的题目过于冗长繁琐的,言之无物的,你可以不用读了,这注定不会是本好书。
    一本书无非是作者的思想痕迹,这种思想的价值在于素材或形式。比如如果我写本《python实战》,那么我就得对素材进行创新和设计,具体而言我就必须对python的实例操作进行多种多样的操作,这样才能给书的优点是多种多样的。至于形式,其特点在于主体,在于如何处理素材的方式,比如还是《python实战》这本书,那我如何去处理素材显得尤为重要。举个简单的例子,创建一个高性能WSGI服务器,那我会从哪些地方准备素材呢? 我就不能局限于从CGI模块处理了,我得参考bottle.py、flask、sanic等框架以及gunicorn、uwsgi等,参看它们是怎么处理,然后自己在综合写出自己的高性能WSGI服务器来。
    从某程度上说,形式显得更为重要,毕竟有些素材人人可得,而形式在于作者的思想操作了。

    {注意:由于音乐调用的是网易云音乐的iframe框架,因此加载慢,多点几次,慢慢点,耐心等等就可以播放了}

扫描或长按关注微信,精彩不限等着你